今年 6 月,“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爾在《2019年互聯網趨勢報告》中將代表國內互聯網商業模式與產品創新的小程序上升到了引領技術趨勢的高度: “BAT 逐漸形成各具特色的小程序生態系統。騰訊的小程序生態中,除了在游戲領域繼續保持優勢外,在一直無法突破的新零售和電商領域撕開了口子; 支付寶則把小程序聚焦在商業和生活服務領域;百度智能小程序直接把百度的全域流量都開放給開發者,實現了“搜索即服務”的新閉環,這些也許會給微軟和 360 這樣的企業一些參考! 在她看來,BAT 三家小程序已經基于現有業務摸索出各自的玩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增量枯竭與資本寒冬加倍寒意籠罩的當下,這對于所有正尋找新增長點的玩家而言,無疑都極富吸引力。 但即便如此,逐漸行至下半場的小程序,卻顯示出了冰火兩重天的景象。 一邊是成功接過“增長引擎”的定位實現數據大漲。 8 月 14 日,百度App 公布最新數據,其日活已破 2 億,僅近半年便增長了近 4000 萬。相較于 Questmobile 給出的今年 Q2 移動互聯網活躍用戶首次下降近 200 萬的數據,算是實現逆襲。 其中,曲線走向陡峭有個關鍵節點:V11.0 全面支持智能小程序。在智能小程序推出后的不到 14 個月,百度App 日活從 1.5 億上升到突破 2 億; 換言之,加碼智能小程序豐富“內容+服務”生態后,百度App 實現了明顯的提速。 但另一邊,小程序似乎被證明并不能作為“萬能藥”。 比如,另一邊日活處于同一量級的今日頭條,小程序之路就走得相當不順。去年 11 月上線小程序,高調給出 8 個入口后,僅 2 個月后便匆忙下線。今年 3 月在 App 首頁增加“小程序桌面”入口與今年 5 月的主入口大改版甚至沒能引起行業關注,更別說類似“跳一跳”這類爆款。 不難看出,小程序市場格局已經出現兩極分化的梯隊。基于平臺級應用一貫遵循“馬太效應”的傳統,強者恒強極有可能出現在小程序戰場,這意味著競爭邏輯將隨之發生變化。 那么,我們有必要討論一下小程序如何才能成為增長點,以及未來將如何走。 小程序為何成為必爭之地 如果將各家發力小程序的時間拉一個清單,會得到很有趣的答案。 從 2016 年 11 月微信小程序公測,到 2017 年 8 月 支付寶小程序公測,到 2018 年 7 月百度智能小程序公測。兩年才湊齊象征互聯網趨勢的 BAT,小程序顯然稱不上“風口”。 進入 2018 年下半年后,大小玩家布局小程序的節奏陡然加快。 去年 10 月,淘寶“輕店鋪”開始內測;11 月,QQ輕應用、頭條小程序先后上線;12 月,微信小程序接入QQ瀏覽器。今年 2 月,網易云音樂“音樂小程序”悄然上線;在 7 月 360 把小程序的戰火燒到 PC 后,微信也傳出正測試“PC端支持打開小程序”的能力。 我們和 QuestMobile《 中國移動互聯網2019半年大報告》數據做一下對比,Q2 中國移動互聯網月活用戶凈減 200 萬,這意味著可能 11.38 億或是就是國內移動互聯網市場的天花板。 不難看出,布局小程序的節奏加快,正好對應人口紅利的枯竭加速。 這只是簡單的巧合嗎?顯然不是,在我們看來小程序正是應對增長見頂時各家給出的回應,因為小程序至少有三方面獨特優勢: 其一,連接信息孤島; 移動互聯網時代,本質上是流量的競爭。每一個超級app 之間都豎起了一道道高墻,將信息、鏈接都牢牢地控制在手中。用戶在獲取信息與服務時,需要在不同的 app 之間來回的跳轉。 無論是微信、支付寶還是百度,本質上并不是服務的終點而是橋梁。小程序通過實現“信息及即服務”極大提升了連接效率,試圖為用戶在超級App中提供“一站式服務”。 其二,打通線上與線下; 相較于傳統 app,小程序開發成本低,商家負擔小。對于車站、機場、景區、體驗店等用完即走的低頻場景尤其適用。哪怕進一步做針對性的會籍管理,相關的第三方 CRM 服務也非常豐富。 其三,極低的使用門檻; 一方面,擺脫下載注冊的高門檻,不再將下沉市場主力——“銀發族”拒之門外;不占內存,對手機性能要求低;另一方面,植入社交、搜索、線下掃碼等傳統場景,使用路徑短上手成本低。 顯然,無論是在高線市場保證用戶粘性、深挖存量用戶價值,還是在作為撬動下沉市場的切入點小程序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大小玩家紛紛發力為何效果不同 上述對于小程序優勢的一段老調重彈,更多是想引出接下來的話題:既然流量洼地還存在,小程序又具備撬動增長的潛力,為何同為超級app 發力小程序效果卻大相徑庭。 我認為有以下兩點關鍵因素: 其一,使用路徑與習慣是否符合實際; 同樣是流量的“大水漫灌”,收效卻可能完全不同,很大程度上與用戶習慣和使用路徑有關。 比如,百度扎根智能搜索,搜索直達服務邏輯非常自然;支付寶基于離交易近的優勢,主推生活服務小程序;微信流量來自社交,屬于梁寧歸類的“小閑”,游戲以及游戲化的電商具備優勢。 換言之,小程序能被成功喚起,一定基于真實場景或存在“尋找解決方案”的動機。 用戶在使用中一定有某種“癢點”未被滿足。比如,在父母微信求助想看一場電影、上百度搜索新車資訊等場景中,小程序都起到了縮短使用路徑的作用。 而這正是純內容消費的頭條一直缺失的一環,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頭條宣布重點發力全網搜索,其背后正是通過打造“搜索-服務”閉環,形成真實場景的布局。 其二,是否具備足夠豐富的用戶需求; 簡單來說兩點:其一,是否具備“第一推動力”;其二,用戶需求是否足夠豐富。 微信小程序誕生后的一年一度被質疑失敗,直到 2017 年 12 月微信說了句“玩一個小游戲才是正經事”才讓微信小程序迎來爆發。百度這邊則通過政務、違章查詢等剛需服務建立起了認知。 換言之,需要“爆款”或剛需是建立認知和培養習慣的第一推動力。 小程序有顯著的“商場特性”,商戶越多消費者就越多。前期的“招商政策”,也就是生態布局,很大程度上將影響后續的入駐意愿。 社交觸角足夠廣,意味著“享樂型消費”比如游戲、電商、OTA 等各種服務都可能被激活;搜索自帶“解決問題”的認知,剛需服務類易被激活。 而頭條小程序的不溫不火,我們或許可以提出一個觀點:以算法推薦為主要路徑的產品,會因為過于強調 kill time 而導致需求過于單一,難以激起其他需求。 小程序之爭會走向何方 站在當下這一節點,可以說頭部玩家們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基本布局,呈現給外界的思路也變得非常清晰,所以有必將代表玩家下一階段小程序的發展定位做一個梳理。 支付寶小程序:從“支付寶”到“阿里” 這其中伴隨著底層邏輯的轉變,早年支付寶沉迷社交,試圖搶占“高頻+剛需”優勢拿下“船票”。最終,2016 年末“圈子事件”成為最后一根稻草,支付寶社交相關功能基本都被砍掉。 而后,支付寶思路明顯發生了變化。井賢棟曾在一次內部分享時表示: “對于支付寶來說,只要用戶在解決剛需問題的關鍵時刻,能想起我們就夠了,甚至停留時間越短越好,因為這才代表解決問題的效率夠高! 今年 3 月,阿里發布“阿里巴巴小程序繁星計劃”,將小程序接入阿里生態;今年 4 月,阿里 CTO 張建鋒在采訪時則將支付寶范圍劃定為“長尾應用”表示: “小程序對于阿里是個重要的角色,不管數字政府還是各行各業的應用,未來大部分的長尾應用都可能依托在例如支付寶、微信這樣的大的流量入口! 換言之,支付寶的從“高頻+剛需”轉變為了“剛需+低頻”。通過大量低頻應用疊加,實際上就是圍繞著生活場景實現了向高頻的轉化。 百度智能小程序:“新連接”下的“超級服務” 百度可以說是小程序的先行者。早在 2013 年,百度就以“輕應用”入局小程序,但因為時機不成熟,最終被戰略放棄。直到去年 5 月才重返戰場。 在幾個月的摸索后,百度App 出現了明顯的“閉環”效應。有了智能小程序,用戶需求的起點和終點都可以在百度App里完成。 根源在于,百度App入口地位的強化,以及與支付寶和微信的差異化。舉個例子,國航既可以在百度做小程序,也可以在微信做小程序。但如果你不是國航的常旅客,就會通過搜索,獲取酒旅產品,這就很自然地就會在百度智能小程序上獲取服務。 所以,百度智能小程序接下來必然會向“超級服務”邁進。他們不僅僅是賣商品,還滿足用戶各種各樣的需求。這也是百度投資有贊、知乎,打造新連接的深層邏輯。 微信小程序,電商的天下? 京東與拼多多同樣獲得微信入口支持,杠桿效果卻有明顯差別證明了公認的邏輯:即微信流量具有極強的“無目的性”。 小程序層面也是如此,百度智能小程序的“搜索即服務”以及支付寶的發力長尾應用不同,微信小程序的“工具屬性”并不明顯。據阿拉丁發布的數據顯示,訪問場景頻次的前三位分別是群聊、最近使用的小程序、App分享消息卡片,而搜索行為則僅僅處于第五位。 對于微信而言,小程序的未來在于挖掘更多可消費內容。 這一點在 QUESTMOBILE 統計的微信小程序賦能行業應用可以看出。相較于更偏工具屬性的類型,微信小程序賦能更偏消遣類的娛樂、電商占到了更大的比重,且更傾向賦能騰訊系內部玩家。 比如,最近我們能看到騰訊就加深了與微盟、有贊的綁定,進一步提升微信電商生態的服務能力。而往前看,微信更新頻繁出現與電商相關。比如直播等功能。 換言之,“消遣性”的流量性質決定了,微信必須在小程序方面采取更多中心化的手段,進一步挖掘用戶價值。 梳理完小程序戰場中BAT三家,我們其實已經能很清晰地看出小程序之爭未來的走勢 其一,滿足豐富需求的超級app; 綜上可以看出,長勢良好的小程序平臺都存在一個共性:用戶需求足夠豐富,這一點上體現在 BAT 的主營業務能體現出“連接”的特性。 所以無論是支付寶的發力“長尾”,還是百度成為全網小程序的“水電煤”實際上都在進一步強化這一特性。 反觀頭條、網易云這類玩家,無論是資訊閱讀、聽音樂需求都太過單一且目的性太強,難以實現跨賽道的轉化。 其二,繁盛的第三方服務生態; 對于不同玩家而言,建立第三方生態的邏輯不盡相同。但目前看來,一手為第三方提供豐富的解決方案和底層能力,一手完善內容與服務生態非常重要。 前者,在于吸引第三方入駐并為其提升開發、分發效率。阿里有程序繁星計劃,百度有智能小程序開源聯盟,微信則在不斷開放諸如公眾號直播、“好物圈”等功能。 后者,在于豐富應用。百度投資凱叔講故事、知乎后,還與騰訊先后投資有贊,一切都是為了一點,不斷強化超級app 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務”的認知。 搜索 復制 |